星期五, 2月 04, 2022

ADX5000小感

 久久更新一下blogger,真的是越來越懶了

 

承蒙網友慷慨出借,雖然在我這裡是以單端驅動為主,比較沒能發揮平衡驅動的優勢
下面描述是個人系統驅動下的狀態,每個人系統不同,聽感也一定會有差異,這算是個免責聲明

1.跟手邊的T1.1/1.2/1.3和HD800S比較,ADX5000最大的特徵在於

沒有另外利用腔體設計去營造各種聲學效果,而是靠振膜、單體的特性直球勝負

或者像握壽司那樣:是一種"簡單到了極致就是純粹"的哲學,之前有網友說跟K812很像,在這點的確是比較接近的

2.耳擴還是萬年谷津HA3,線材Supra cable和Stax RCA看情況交換著用這樣,訊源可喜可賀,終於從24/192時代的Benchmark DAC1 升到了 Hi-Res時代的Topping D90

 接下來談接下來來談T1,HD800S,ADX5000這三副耳機的驅動

以下全部都是接D90的RCA輸出


以T1為例,大部分玩家都比較喜歡往清爽快速的方向發展


那我個人是比較喜歡放慢一點速度,盡量拉長餘韻,不要控制的那麼緊
最好融入點溫暖濃郁的色調,這樣的驅動策略

最後HA3定的設定是最高偏流,增益打到9點鐘方向 

這個要一點暖機時間,也頗吃電源穩定度,弄不好就是對岸說的Hu-Fi了


T1會以3rd為主,主要是1st音色風格上有特色

但個人覺得具體性能跟現在的旗艦動圈真的是有代際差了....

2nd音色雖然最好,但現在狀況不好,等著更換的頭帶還在海上漂(?)


HD800S沒有那麼多雜七雜八的問題,典型高阻耳機特性,驅動上

感覺比HD800還更餘裕,目標主要是希望在保持高速度的前提,不要再特意去暖化還是怎樣

而是自然的發揮這耳機自帶的清甜餘韻,然後不要讓聲音太白熱化

驅動設定是增益開滿,偏流調到128歐姆檔位

 

驅動ADX5000大概有三個要注意的點

a.中頻上段容易突出  b.中低頻某些狀況下會失蹤  c.因為中低頻消失了,所以音像會趨於扁平化

驅動特性比較特殊,只需要中等增益就好,不用像HD800S那麼高,但對偏流會比較敏感

最後定檔的設定是最高偏流,增益開到12點鐘方向


就算是驅動比較理想了,也還有一個期望落差的問題

ADX5000原先目標應該是延續鐵三角AD,Air Dynamic路線的走向
細緻、透明、開放這樣,那原附線材的選擇大概也是工程師思維:聲音ok夠用就好

但比起AD系列的傳統,燒友看到的是鐵三角終於出了一副可以跟歐陸廠角逐的旗艦動圈

如果只是這樣,對燒友是遠遠不夠的,所以ATH再補上了一條官方升級平衡線
這條升級線的走向就調整的比較符合大眾對鐵三角旗艦耳機的期望了

(網友另附一台平衡耳擴以茲對比,但時間倉促,只能大概聽聽這條線的走向)

3.ADX5000的高頻有獨特的光澤,但這個色調應該是看前端決定的
如果是其他的系統,我猜可能也會有不同的色調

再來一個容易引人誤會的地方是 ADX5000的線條、筆觸極為幼細
但並不表示ADX5000的音像形體細瘦或能量感瘦弱

之前對岸紫壇的馬兄形容得好,"像一塊巨大的金屬被壓得宛如絲巾飛揚一樣輕薄"


4.當初ADX5000宣傳資料出來,當下想的其實是

"為什麼是鍍鎢?"   "不要說純鈹了,好歹純鎂鍍鈦這類都滿街跑了不是?"

現在的馬後砲猜測是,鐵三角大概要走Nissan GT-R,東瀛戰神那樣的路線
事實證明也相當成功,跟歐陸廠這些老屁股走出了另一條不同的路

ADX5000 基本上就是靠單體正前方的護罩強化擴散性,其實跟Z1R那個費波納契數列護網是差不多性質的東西
低頻主要靠最基本的聲室效應拉抬,除此之外應該沒有太多奇技淫巧

磁鋼中心通孔內部似乎用了泡沫鋁這種蠻新的吸音材料,第一次在動圈耳機上看到這類材料
....好了,不要失焦,轉回ADX5000本身的聲音


接下來的部分是跟手邊各耳機的比較

5.使用體驗

T1 3rd側壓最高,其實平時使用沒覺得,但沒比較不知道
再來是靜音時,耳機線材擦到的雜音稍微惱人,當然這屬於吹毛求疵的範圍,平常使用我是習慣配戴鬆一點


對比3rd,HD800S又更舒適,但久了多少還是些微壓迫感,平時使用,個人是習慣配戴緊一點

戴上ADX5000後,我才明白為什麼T1 3rd和HD800S在配戴上都要再刻意調鬆或調緊一點

原因大概是在於東西方人的頭型不太一樣,亞洲人的頭型大概比較寬一點這樣
ADX5000配戴好之後,就不需要像前兩副耳機再稍微調鬆或調緊

有一點還是得提提,就是剛戴上的時候,挪動頭部,有時會出現吱嘎的轉軸噪音(?)
不過大多數時候是沒有的,不太清楚原因


6.先簡單比較一下三副耳機的區別,這樣可能會比較有概念

以影像的銳利度來類比,HD800S是調得最銳利的,ADX5000居中,T1 3rd銳利度最低,邊緣最柔

以色彩的飽和度來講,T1 3rd最飽和,接下來是HD800S,那ADX5000在原線狀態下
就比較清淡一些,平衡線的話會拉到比HD800S飽和一些的程度

以亮度對比來講,ADX5000像是清晨陽光那樣和煦清晰,HD800S則是雨停後,景物特別鮮明的感覺,T1 3rd的話....有點像晚上燈火通明的演奏廳那樣

以線條感來講,以鋼筆來類比,ADX5000會像日廠的EF尖,筆觸較細
HD800S則是德廠的EF尖,那T1的話就是德廠的F尖,出水量會比較多

以形體感這塊來講,控制在正常聆聽音量的範圍內

T1最龐大豐腴,也是最軟的(當然也可以結實起來,不過我不喜歡推得那麼盡,聆聽會有壓力)

HD800S的形體居中,我會說跟ADX5000相比,也是屬於軟質豐腴的那邊 (這個可能比較有爭議,個人認為腔體自帶有類似號角的放大效果)

ADX5000的形體會比較勻稱,類似體操選手那樣 (當然形體要再推得更龐大也可以,但總覺得會犧牲一點優美的感覺,這是口味問題)

三頻能量感分布

高音來講,HD800S的延伸最好,ADX5000可以說是最凝聚的,T1 3rd最大港
以小提琴來講,T1 3rd最強力,ADX5000是細緻走向,HD800S則是華麗走向

這個我不太有把握,耳力不如以往......

中音來講,T1 3rd最豐滿,ADX5000量感居中,HD800S相對會薄一些

低頻段部分,T1 3rd量感最豐厚,相對沒辦法那麼乾淨,會拖一點,ADX5000量感沒有T1 3rd那麼豐厚,但勝在乾淨清晰,可以用日文的"上品"來形容
HD800S低頻上段還是夠豐厚的,但極低頻延伸能力會比較受限

空間感部分,我覺得規模上沒有差很多,主要是呈現形式的差異


大抵上來講,T1 3rd和HD800S是同一個系統:會比較強調頭外定位,凸顯音像主次這樣,聽起來會比較立體

ADX5000則是另一個系統,整塊聲音畫面平平的推出,立體感、空氣感、空間資訊這些東西要靠音源本身

用攝影來類比,T1和HD800S這類斜置單體在畫面邊緣不是那麼分明,多少有"暗角"這樣的狀況
ADX5000沒有這問題,從這角度來講,我認為ADX5000更透明一些


再來是音質部分的差別

HD800S像是大片、薄切的M5和牛燒肉,T1像是美國Prime級肋眼牛排

ADX5000在原線的前提下,會像是厲害師傅用醬油醃漬過的鮪魚赤身
比起牛肉,有更多獨特的旨味成分

原廠平衡線的話就是升級成鮪魚大腹了,有不輸和牛的油花加成
老實講自己是不傾向透過更換耳機線調音那派,但在這裡多少有"真香"的感覺了

更大,更厚,更甜

雖然沒有到清流房重口味的程度.....但換線前後的差異多少會讓人有些不安


5.試聽曲目

其實一開始是會挑音量標準化和loudness的問題


但發現這東西也不是只有yt,spty有的樣子,大部分串流服務都有類似的處理
想想就多少躺平了,當然真正喜歡的音樂還是會盡量找比較好的格式啦

當年買了一堆CD,現在都積在那邊吃灰了,懶哪....

a.王菲 / 天空

我知道大部分鐵三角的潛在用戶會比較關注什麼女毒 空靈感之類的....先說女聲好了

T1是喉音會比較強調,氣音沒有那麼強調
HD800S正好相反,氣音的成分比較強調,喉音的成分相對少
ADX5000在氣音和喉音取得了一個不錯的平衡

至於中高音的過渡轉折....三者在正常發揮的情況下,其實是差不多優秀的
我猜,ADX5000接上原廠平衡線的狀態下,中頻部分會多很多獨特的泛音,可能會是最"毒"的


有意思的是耳機本身的聲學處理 這塊

HD800S聽起來最爽,簡直就像王菲站在你面前唱,現場一樣
但這個實在是,錄音室專輯聽出現場一樣的臨場感本身就是件很奇怪的事吧?

我還是要強調,這只是個人意見,提出來討論

T1 3rd聽起來像是在聲學處理弄得好好的音響室裡,聽高級音響一樣的感覺

ADX5000雖然不是監聽定位,邊緣都有拋光,但在這方面的調味明顯比較少
相較之下還能聽出王菲聲音被增益的痕跡.....

哪個比較"好聽",哪個又比較"自然"? 看人吧?我想......


b.麥斯基 / 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一號‧自家製  evpQ_2bqrzw  

麥斯基前年在自家的演奏

HD800S在這裡發揮得相當好,張力和戲劇性,很情緒化,很憂思
──很不巴哈,很麥斯基

不,麥斯基大概會說巴哈復生,遇到前年疫情的狀況也是會那樣的

有意思的是,這邊我就聽不出HD800S有太多修飾的痕跡,甚至可以說比較直白,好像本來就該是這樣子

T1 3rd在這裡有點莫名其妙,會比較聚焦在樂器的質感本身
大提琴的箱體共鳴、鋼弦、琴弓可以說比HD800S更好聽,更美,整體音像也更龐大厚實

但我個人是覺得 T1在暫態的柔化多少減損了樂句本身的張力,這個對某些人而言會是致命傷

ADX5000的音樂畫面(在本曲目)是三者中最龐大的,應該也是最完整的
音像的話會比前兩者更後退一些,不那麼逼近,在這方面ADX5000會比前兩者占優勢

在演繹層面,我會說ADX5000在戲劇性或衝擊力的層面是比較節制的
大概就是麥斯基很激情的演奏,但戴耳機的你坐在隔一段距離的地方冷靜的欣賞

不只是冷靜,甚至可以說鉅細靡遺,光是聽細節滿滿,都有種窺視的,ASMR那樣的快感
這也沒有特別好壞,就是態度上的差異


c.Leif Segerstam 指揮 Sinfónica de Galicia / 天方夜譚  zY4w4_W30aQ

古典樂其實也有蠻多芭樂曲目的,像這首就是,很美很好懂
蠻多耳機迷喜歡用大編制交響樂來賽豬公,享受音浪一波一波襲來的快感,但這種比法多少會掩蓋其他微妙關鍵的差別

當然啦,這是人的天性,喜歡更大聲一點聽音樂,不管流行樂還是古典樂都是這樣

要比空間感,聲音彌散感覺的話,HD800S會比較往縱深方向拉
但音像卻是最靠前,大一號的,很有趣

ADX5000的會比較往左右方向拉,不會那麼深,但作為基礎的中低音部會比前者扎實
音像差不多大,但輪廓相比另外兩副耳機會比較淺一些

──整體而言,是刻劃最精細,細節最分明的

以投影機為例,三副耳機聚焦都很準,但除了ADX5000外
另外兩副在匯聚並不是那麼準,這真是鐵三角在定價策略的底氣所在


如果要比大聲的話,T1 3rd應該是最大聲的
透過背腔開孔傳出的聲波可能也起了塑形的作用?(亂扯)

跟HD800S一樣其實都是音像靠前,或者前排的聽感,但寬和深都會大上半圈

我必須說真是爽,爽到都覺得Beyer調音實在太過針對,刻意的那種爽法

大概就是明知道拉普大人在演,但還是暈得不行的那種程度


曲目比較告一段落,是該做個結論了

ADX5000是很認真的產品,有不少優良、比其他競品更好的品質,比如前面提的後製、暗角、匯聚這些類比


但可能比較容易在現在推陳出新,層出不窮的耳燒市場中被埋沒,就這點而言,也蠻有日系高階音響的風格....

ADX5000的美質絕對是值得認真細品的,就跟我大Ina一樣

最後,再次感謝網友慷慨無私的出借耳機和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