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5月 19, 2012

[閒聊] TES中的政治文化影射

無目的 Morrowind閒聊....想到什麼寫什麼


-------

Skyrim的話題其實並不新鮮,因為Morrowind是個更血淋淋的例子


從遊戲中兩本小書

On Morrowind, the Imperial Province
A Short History of Morrowind

可以得出一二

帝國大軍壓境,各家族還在為了死守還是投降吵成一團

神王Vivec金口一開,簽約吧,以成為帝國領地,接納帝國屯住移民、駐軍
國教傳教、交出"大規模毀滅性兵器"為代價,換取承認三聖位神廟與各家族的既存地位

於是Morrowind就這樣成了帝國自治領


有買辦派:House Hlaalu,與帝國密切無間的合作,甚至家族首長就長駐在Ebonheart,隔水與首都Vivec市相望的典型帝國城鎮,也是帝國在Morrowind的統治核心

Ebonheart鎮中心的龍型雕塑是不是也有對抗Vivec本人權威的意味呢? XDD


有死硬派:House Redoran,堅持著自己的"道",以支持既有的,以三聖位信仰
為核心的"傳統"暗精靈文化為目標,卻也難掩面對新時代的迷茫與困惑


有機會主義派:House Telvanni,雖然說是阿宅,但是面對政治時,
反而有種特有的現實感,不管是中立或是孤立都只是一種表面姿態

真正的思維是徹底的實力主義原則,希望能趁亂讓自己的勢力作大

------------


而三大暗精靈家族的主城無一例外在旁邊都有帝國駐軍的要塞
美其名為保護,實際上是"就近控管"
(有人想到清朝的滿城了嗎? XD)

本土勢力和外來勢力形成了一種既對抗又相容,犬牙交錯難分難解的狀態
當然,本土的暗精靈對這些外來者大多是反感的

而一個"其心必異"的外來者,在Vvardenfell島上一歩一腳印
從習慣吃甲蟲凍老鼠肉開始


從各種事蹟爭取晨風之民的認同

一步步克服暗精靈古老傳說中英雄的試煉,最終成為這個預言的體現者
也就是本遊戲的巧思所在

而主線結束之後.....事情也還沒結束,毋寧說主線的合作只是暫時的妥協

-------

資料片Tribunal中登場的King Helseth 也是相當有趣

從他臥室的那堆書看來,他算是個"海歸",私底下還在惡補Morrowind的
歷史背景與文化 XD

整個資料片聚焦在Mournhold市,定位可以說相當接近Skyrim的Solitude城


Solitude城在帝國化風貌的同時,也有西班牙/阿拉伯式的迴廊殿宇
而Mournhold則是....頗有融合泰國/日本建築風格的味道

而在下水道卻可以找到傳統暗精靈風格的,當初被毀掉的Old Mournhold
殘磚片瓦


Blood Moon則是一轉眼到了北方孤島,讓習慣Morrowind本土的人
有大呼"怎麼這麼鄉下"的感覺,基本風貌相當接近Skyrim Morthal 與 Dawnstar


北端有原住民Nord部落,南端有帝國駐軍,有"東帝國公司"
甚至開始在沿岸建立起了殖民地

我實在很難想像暗精靈跑到這裡來會是怎樣的光景 XDD

----------------------------------------------------------

最近在看齊澤克的文章
裡面恰好拿了Morrowind的slogan 來舉例

"Each event is preceded by Prophecy. But without the hero, there is no
Event."

每件事都已先被預言,然而沒有英雄的話,便無事件可言


不過齊澤克是拿來跟馬克斯主義類比

"The general outlines of each revolutionary event can be foretold by social
theorists; however, this event can effectively take place only if there is a
revolutionary subject."


其實還蠻有意思的,就算是以RPG遊戲而言,Morrowind也是個很有意思的文本

一方面它繼承了一個現在比較沒落的RPG傳統:創世紀開始的聖者與成聖傳統
一方面卻又放在殖民主義/後殖民主義的背景下

於是,外來者,異邦人成為了古老預言中的救世主

而外來公會與本地家族的抗爭,更像是企業戰爭一樣

而主角這個"外來者",往往是靠公會或家族內的改革派力挺而成為CEO...不,
公會長或家族首領

──然而這終究是船過水無痕,過度性質濃厚的安排


Vivec讓出神器,救世主打倒了與神器力量表裡一體的"大惡魔"
更像是第三波民主化的政治寓言.......

星期一, 5月 14, 2012

[雜談] 作為geek夢想的Arch Linux


不管是 Keep It Simple, Stupid. ,抑或是達文西那串饒舌的名言

或多或少呈現出geek對作業系統的夢想:簡單、高效、輕便、高度自訂,"跟別人不一樣"

然而實際下去試,並不是那麼愉快的事情,簡單變成了蕪雜,高效與穩定不可兼得,輕便變成了資源欠缺左支右拙,高度自訂到最後則是身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如果單純把這當成一種智力挑戰或遊戲倒是真的很好玩,如果追求flexible and simple 的桌面使用體驗,也許應該選擇lubuntu

架構簡潔,耗用資源低並不表示實際"使用"的效率就高
這個不管是對開發者或一般人而言都是相同的

話說 Arch Linux 跟 Anarchy 倒是也有點微妙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