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3月 21, 2015

考慮要不要開個無斷轉載分類


要不然很多好文都被洗掉了,實在很可惜
google 8492居然找不到太多篇文章....是被河蟹了嘛?
 
 尊重作者,只對原文作重新排版與簡轉繁的處理



-----

談談極限發揮STAX SR-007(ΩII)靜電耳機的心得與體會  作者8492


一、新奇階段(2003年)

SR-007(ΩII)+ SRM-007t到手後,好一陣子大聽特聽,由於上一家已經用了半年有余,不用煲機了。時常也對比一下我的大系統吹毛求疵,由於本人喜歡古典和爵士人聲,007(ΩII)的音場寬闊、發聲自然細膩、中高頻通透、滑順及銜接等非一般動圈耳機可比擬的、、、這段時光過的最“幸福”也最平靜了。

原配的007t或717推007(ΩII)也算是比較理想了,但由於每個人對007(ΩII)的表現要求不同,自然也就有不同的感觸了,簡單的說007(ΩII)是副“全景”靜電耳機----音場寬大、大廳殘響感好,如果功放或音源匹配不到位的話,低頻就會過於寬松、缺乏質感和彈性,播放大型協奏曲或歌劇時---主奏或歌者的表現就平淡的了許多、更缺乏那種刻意的線條和躍然於紙上的感覺,雖然007t 的升級版007tA 在這些方面都做出了相應的調整,但還是沒有能夠達到我所希望的“完美”程度,於是乎、就盡可能的在其他方面進行了嘗試,但離我所需要的聲音都有些差異、、、、。

偶有一天、這種幸福與平靜被打破了、、、、。兩代007t的內部對比圖片(借用圖片),大家看看有啥區別?





二、求是階段(2004-2005)

那還是在聽過T-2推SR-Ω之後、隨著自己對音樂的不斷認識和提高、以及對器材試聽的增多等,尤其是在聽過T-2推SR-Ω之後(照片借用)




越來越對SR-007(ΩII)+ SRM-007t這套組合的低頻不滿意了,特別是全頻段“能量感”和低頻的“質感”上。之後反復試聽和總結,覺得現階段的耳放能將007(ΩII)推到極致、恐怕還有一定難度,於是就在CD機上下了些功夫,折騰了很長一段時間也沒能達到滿意的效果,以至於最後用T-2直推007(ΩII)(在以前的帖子裡有過介紹),

效果如何呢?這可能是大家最為關心的,哈哈哈、全段能量感出來了!這裡的能量感包括速度、衝擊力和動態等,洶湧澎湃、氣勢磅礡、大江東去不可抵擋、、、

可中高頻的迷人細膩感又失去了許多、特別是小提琴的纖細高頻顯得顆粒般粗慥,難道這就是007(ΩII)的本來面目嗎?不是的、肯定不是的!!

靜電耳機如同靜電箱子一樣、驅動得當的話、、、(笑),發揮不出細膩和耐聽這個特點來還不如玩兒動圈算了,由於007(ΩII)是SR-Ω的升級版本,在振膜的厚度、材質、柵極間距、嵌入角度、、、等等諸方面都作了最佳性適應調整,使007(ΩII)達到一個史無前例的空前地步。

大家不要忘了,當年的T-1推SR-Ω也是不盡人意的,T-2是針對SR-Ω的特性不惜血本開發的用料超級誇張性終極耳放,至少用它推007(ΩII)是不妥的。所以尋找我認為能推好007(ΩII)的耳放,就成了當時的主要課題了。STAX的技術部長鈴木先生也曾經表明“部分顧客認為耳放是驅動關鍵和瓶頸,我們力求忠實原音的回放、眾口難調啊”,也是這個道理,有相當一部分燒友比較認可SR-007(ΩII)+ SRM-007t這套組合,也有少部分“窮凶飢餓”的惡人不認可這套組合,認為沒有使其發揮到極致,所以就人四下求人定制和仿制“超級耳放”,用以達到個人的“欲望”,這是其中的一款。



這期間也有人換CD機、上解碼器、、、、在這裡,小弟還是比較傾向上解碼器!

三、實踐論證階段(2005-2006)

初聽007(ΩII)時可能都會有如下感覺(煲好前):
由於007的振膜面積比一般動圈耳機的振膜要大出十幾到幾十倍,大面積的發聲源發聲至關重要,可以視為牆壁屏風式音源、平面直推過來的,Edition 7就是利用這個初始原理(小弟在2004年12月的壇子上發過一篇評測)、充分利用內置六角形折反射孔徑、使其具有了平面入射效果,從而加大了音場和空間感,聽上去空間無比碩大。

相比之下動圈的就比較小了、可視為“點”音源,這種點音源的放射性行程與屏風效果的靜電耳機的平面直推行程相對比,有著可聞的聽音和分辨上的差異------------------

優點---音場平坦、寬大、發聲自然,有著良好的現場氛圍感,結像定位一般,是款“全景”耳機。

缺點---播放大型協奏曲主奏和歌劇中歌者的距離感、“前景”凸起的不充分、缺乏那種刻意的縱深感和線條感,低頻的力度和質感也不理想。


當然了、由於搭配的器材和聽音者的“感覺”不同,也會有上述以外的見解。總之、當時的感覺就這樣的,就是這種“感覺”一直“折磨”了我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也始終沒有放棄尋找和解脫這種“折磨”的方法和途徑,但、始終未果、、、、。


去年秋天的某日、在一家店裡發現了已經上市許久的SRM-007t的升級版SRM-007tA!不容分說立即進行了新的一輪“折磨”,幾曲下來、、、令我感慨萬分,尤其是莫扎特的C小調大彌撒曲真的讓我如痴如醉了、女聲部的發聲猶如從遙遠的太空深處慢慢的傳到地面人間、天籟之音也不外如此吧、、、(笑),毒死人那!害死人不償命啊!




樂隊的伴奏也先後坐落有序的由左至右的排列開來,凝聚充滿了整個畫面,前景線條也比較明顯,這一點上與007t有些不同,007t的平面感突出、整體協調性好,SRM-007tA則是在中高頻的頻響動態和前景刻意上下了功夫的,為了能夠更好的對應SACD、DVD/Audio等新音源,SRM-007tA在有關電路上作了改進和調整,使得兩端的延伸更加充分、下潛的更深、尤其是中高頻段,但這並沒有影響007(ΩII)的本來中頻面目、反倒是加強了整體的平衡感、空間感和空氣感。

由於最近各項開銷較大、銀兩短缺,春節前就出讓了原有的SR-007(ΩII)+ SRM-007t(也就是時隔幾年再次登陸耳機論壇的時候),換點兒銀子准備迎娶全新SR-007(ΩII)+ SRM-007tA、、、3月1日入了洞房!




煲機的時間大概要5、600小時,更有燒友推薦1000小時以上方能嗅到她的真正“體香”,電子管的實配可以根據自己的聽音需要來更換,不是越名貴的管子聲音就越好!現在原機的標配是精密配對的Electro Hormonix 6CG7EH Gold,早些時候是GE的6FQ7,這兩種管子是STAX公司根據庫存情況任意組合的,沒有任何偏向哪一方的說法,GE的6FQ7更偏於中頻厚度、6CG7EH Gold更偏於低頻的強烈質感 、而RCA的6FQ7較注重中高頻的頻響,喜歡的朋友可以多搞些管子,根據自己的口味換著玩兒,因此我選擇了6CG7EH Gold。





到此為止、這套西裝也已經很完美了、但直覺告訴我--- SR-007(ΩII)還是沒有到位!我所希望的那種主奏和歌者能夠脫離樂隊而躍然於紙上、撲面而來的零距離的接觸感還是不深刻、、、、

可這又不是僅僅靠換換管子就能解決的問題呵,又是陷入了沉思和僵局、、、怎麼辦?怎麼辦??難道就沒有辦法了嗎?還有就是這套西裝對CD的錄音特別敏感,DG、Philips、、、等一些老錄音,在後期制作時添加的一些人為的東西一聽便知,比如拓展音場、有意提升某段頻響等,她不會給你故意添加什麼東西也不會給你減少啥東西、有到是一些不優秀的錄音、瑕疵暴露無疑,挺慘酷的。










四、大戰解碼器

對了、上解碼器、、、用音頻的分段組合和調制來試一下,說不定就可以呢。於是乎、又是一番苦戰,手頭上現有的4台CD兼解碼器也不知試過了多少次了,雖然各有其特點、但還是沒有我要的那種躍然於紙上的感覺。

一有時間就抱著SR-007(ΩII)+ SRM-007tA跑Hi-End店,起初、對Wadia和Theta DS Pre很感興趣,可實際連接試聽後,Wadia DAC 2000s、25、9等都先後被淘汰出局了,並不是越貴的就越好,這裡還有個匹配和口味問題,雖然空間感覺優異、低頻的力度和質感也很到位,但聽久了感覺有些疲憊、身心無法放松,甜甜的。Theta DS Pre 本身具有數字前級功能,用起來也很方便,空間感和低頻與Wadia有著相似的地方,美中不足的是中高頻被搞得薄了許多,密度感也下降了,到是很清新的說。後來在一家店裡試聽了Marantz D-1解碼器,




對了,有必要在這裡多說上幾句這款D-1,這可是鬼子的大名鼎鼎的一款解碼器阿,它是LHH900R 的後續高級機種LHH-XXXX的分體解碼器,原本是預計1999年前後推向市場的,但由於CDM4-Pro-36轉盤總成的停產,在是利用CDM9還是CDM12的問題上舉棋不定,還有當時的SACD、DVD/Audio等新媒體的出現,都迫使菲記為了今後的生機不得不改變了LHH-XXXX的繼續開發日程,順風使舵經營方向脫離了Hi-End方向,但此時的DAC已經開發完成、樣機也已經通過了初步認證,這種局面如同一盆冷水潑向以鈴木為首的開發小組(LHH系列開發設計人員)、、、、

最終這一成果有日本馬蘭士公司得以實現--- Marantz D-1面世,以52。5萬日元的身價投放市場,起初的400台,沒有能夠滿足需要,後又根據元件的供給情況勉勉強強的拿出了30台,共合計430台。其外觀與LHH系列同出一轍,與LHH900R極其相像,當然了D-1也是同CD-7的解碼一樣采用了左右聲道各一塊的TDA1547AS2,特點是比LHH900R的分體元件少用了許多、安定性也遠遠高於LHH900R。



D-1解碼器初聽上去、仍然沒有失去LHH系列的滑潤、厚密等共性,有到是速度和力度進一步的提高了,以Hi-Fi性為主,可以說是LHH系列中“唯真”派的代表、是LHH系列“唯美”派的掘墓人!一舉推翻了由LHH700以來所創造的飛利浦“神話”,換句話說就是;如果你喜歡LHH700的話、那麼900R和D-1都不是你的好選擇!

用D-1組和SRM-007tA推SR-007(ΩII),整體感比較好、溫暖有餘、、、但我所需要的那種前凸線條感仍然沒有感覺,為什麼SR-007(ΩII)就這麼難搞定嗎?究竟是什麼原因導凸線條感不到位?低頻的強力質感不明顯?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思考、最後想到了美國佬軍品聲納探測回波系統的廠家----Krell。

五、勝利曙光在望

終於有一天接上了Krell的解碼器。

大家都知道Krell是美國佬的Hi-End廠家之一,以其用料誇張、不計成本、聲音至上等聞名音響界,其KSA純甲類系列更是發燒友們渴求之物,那種拳拳到肉、瞬態反映、能量釋放、溫暖至極等特點,在Hi-End界是屈指可數的,相對比之下、她家的前級就顯得太“迷你”了,與其張牙舞爪、體魄強大的後級相比較,簡直就是不成比例,但人不貌相、海水不可鬥量、、、、。對於她家的解碼器而言,參考64以其令人望而生畏的身價,令絕大多數燒友們退居三舍啊、、、。

 Krell的創始人約翰先生的家中至今就仍然保留著四台KSA推Apogee靜電系統,據說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了,聽過的人無不為之感嘆!其解碼技術也是他家的看家本領,開發和應用等都是領先其他幾家的。Krell的音頻解碼器原本是為美國海軍聲納探知回波系統而開發的軍用產品,以其音頻變換迅速、無誤傳遞、忠實反饋和如實再現等特性被美軍界大量采用,這個才是Krell公司的由衷。後與Krell本部合並,才開始生產民用產品的。

本次迎娶回家的是krell studio DAC,是1992年開始投放市場的,95年前後停產的。當時的市場定價在百萬日元前後,實際售價約80萬日元前後,擁有者不會輕易出手了,也較難入手,用家少、評測報告幾乎為零。現在狀況良好的二手價大約2000美刀前後(視其成色上下有浮動),廠家推薦的轉盤為MD-10或MD-20、ST連接,平衡輸出。

krell studio DAC有兩個版本--- krell studio 和krell studio II,外觀一樣、很容易混淆,前者為20bit 32倍取樣,後者為16倍取樣,二手價格也便宜近一半,注意、萬不可被奸商騙哪。大家可以通過照片看到studio的數碼與模擬電源是分別獨立的,好處自不必多說了,信號的純淨度、能量的瞬態釋放等有了前提保障。

再來看看他的DSP,左右聲道各一塊在當時業界最快的Motorola 56001芯片,56001芯片為16bit定點小數DSP,數據總線有20bit和24bit之分,主頻33MHz,用這個速度來處理音頻信號、那是綽綽有余的。CD的原本處理精度就是16bit的,後來為了迎合市場、搞了些什麼插值運算、提升精度、加大密度、、、、一時間18、19、20、21、22、24bit機遍地都是。

其實、這些都是商業炒作行為,增加買點而已。無論你如何提高bit數、CD的原始16bit數據流(原始代碼)及信息容量都不會隨bit數的提高而增加,什麼提高bit數後、密度增加了啥的、24bit機比16bit機聲音厚實、純屬扯淡!!!感覺密度增加了、那是濾波和後期模擬處理時添加了一些“味精”而已(比如合理適當的增加幾個電容),

君不見凡密度高的機器、大多數其模擬輸出部分電路的分立元件就多些、、、、細節增加了、那是有意提升和降低了某段固有頻率的頻響性、刺激了你的聽感神經,原原本本的44。1KHz 16bit信號數據流碼能夠達到95%的準確重現利用率就嗚乎哀哉了!理想的DAC能夠如實地、準確地、盡最大能力的充分利用原始CD的信息資料、不增加什麼也不減少什麼,這就是最大的幸福了!那些花頭東西都是奸商們斂財的把戲,等SACD、DVD/Audio炒不動了,他們還會回過頭來再炒48、96bit的XXXCD機了,可憐的弱勢消費群體啊、、、、










六、接近完美

到現在,SR-007(ΩII)+ SRM-007tA + CDM4-Pro + Krell studio DAC的格局,是小弟到目前為止最能認可的一套組合了,不敢說將SR-007(ΩII)發揮到了極致,但至少可以說已經達到了我的要求了,已經接近完美了。

《鬼太鼓座》的第一曲---咚咚,是我用來試聽由靜至強的動態及能量釋放的CD,開始由三弦靜靜的撥動、大鼓的輕輕點擊到掄圓了鼓錘重擊,那種波濤萬仗、雷霆萬鈞、仿佛整個空間都動搖了,能量的瞬態釋放、使得空氣在顫抖,低頻相當的到位,質感強烈,Krell studio的模擬輸出的確了得!SR-007(ΩII)的完美低頻終於在這裡得以充分體現,如果你還不滿意的話、咳、那你還想讓我說什麼哪?哈哈、如果在搞個參考64的話、可能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兩套組合:
1.SR-007(ΩII)+ SRM-007tA + CD-15
RCA連接時,動態縮水、音場也小些。
XLR連接時,動態比較大、音場也寬闊了許多,空間也大了許多。其實、到這裡就應該很滿足了、、、、但、、、、


2.SR-007(ΩII)+ SRM-007tA + CDM4-Pro + Krell studio DAC
RCA連接時,動態一般、音場也一般。
XLR連接時,動態相當的大、音場和空間感也相當的寬大、尤其是低頻的質感強烈。此種連接方法是為了更徹底的追求高音質、讓007(ΩII)更加完美、、、

裡赫特的拉鋼協二和柴鋼協一,在很多情況下、相當多的系統在還原拉鋼協二第一樂章開始的前十幾個小節時,琴箱共鳴沉悶而渾濁,很少有感覺到低音的質感和彈性,而這套西裝卻能從容不破地順利過關,實屬難得,令人欣慰,這也是studio的功勞啊。




Sarah Vaughan的歌聲更是迷死人那啊,那種蒼勁的大跨度女聲、在鋼琴的伴奏下更是顯得回味無窮。還有施奈德漢的貝小協、開始的定音鼓的的確確是由遠而近、由弱到強的傳過來,琴弓的擦弦聲非常的自然、圓滑、柔美動聽,施奈德漢的演澤被刻畫的淋漓盡致、就站在你的左前方3米處、、、、




這張CD是由16把大提琴組成的合奏錄音,巴赫的管風琴曲BWV565大提琴版,管風琴的低音組成中含有多量10Hz以下的方波,據說個別教堂中還有低於3Hz的,大提琴版的管風琴曲、就是要聽16把大提琴共同擦弦所產生的箱體共鳴、、、、




哈哈、不想多說了,大家自己感覺吧。關於交響曲、歌劇等、以後有機會在聊吧、比如克倫貝爾的貝交五、拉特爾的貝交九、貝姆的指環和貝交六、、、、、

總之、不想多說啥了,這套東西可以讓我靜下心來安心的體會音樂了,可以享受一段時間了、讓她伴隨我在音樂的海洋中暢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