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5月 19, 2014

Beyerdynamic T90小感


雖然土豪之類的詞很流行,但我想如果要花快1000美元在單個旗艦耳機上,
一般人應該都會有些掙扎,更不用說後續的投入了

在HD800與T1上市的時候,應該不少人等著這些旗艦運用的新技術下放,推出
"努力一點就能負擔"的次旗艦

然後今天我們有了T90與HD700


一言以蔽之,T90是在一定條件限制下所展開的作品,它不像T1那樣可以花上三年多研發
,投入足夠充裕的物量,追求不妥協的聲音

而T90也沒有T1那樣的皇冠之重,不需要扛起自家品牌最高成就的招牌,個性可以更加的
凸顯

就像德國福斯汽車的MQB底盤一樣,Beyer自家也有一套模組化的腔體部件,
比較T1與T90,其實兩者外觀上共通之處不少,最大的差別在於腔體的柵網部分,
這也是半開放與全開放的分別所在


如果從網路上的圖片來看T90單體的結構,可以看出大抵上是T1單體的縮減板
:主要是低音通孔部分被限制住了,聲學障板材質也換成了最原始的羊毛紙設計
──當然,單體也沒有斜置


不過也不是說T90單純就是T1的cost down版本,我想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
頭帶與耳罩材質,這種人造纖維材質首見於T1的新版頭帶

隨後即大量運用於T90上,這點其實很值得注意,整個beyer產品線上
只有T90與T70的耳罩是這種人造纖維材料,編號分別是EDT90M和EDT70NL,
我想對beyer耳機稍有研究的,都應該知道耳罩的狀態影響聲音的幅度之大了....


回到T90身上,T90的銷售狀況應該相當不錯,一方面售價廉宜,和次一級的
HD650/K712有點上駟對中駟的意思,一方面聲音也頗值一提,所以市場版圖擴張的速度
蠻快的,當年DT990 edition剛上市好像都沒賣這麼好

.....以beyer迷的私心而言,我很欣賞T90取得的成果


配戴,做工

基本跟DT990/DT880差不多,T1戴習慣,初戴T90會覺得側壓鬆不少
有點像是Grado那樣"靠"在耳朵上的感覺

也許是因為聲學障板材質的差異,T90比T1對環境濕度更敏感一點

比較可惜的是T90的線材還是用自家的單蕊線...雖然表皮沒有AKG家的柔弱
不過總是希望能用上好一點的線材....


驅動與搭配

開宗明義,T90是性格很突出的耳機,以我自己的口味而言
也不能直接套用在自家用,為T1而搭配的系統上,還要在做些調整


首先,比起T1,T90對絕對極性似乎比較不敏感,正反兩邊都差不多"開放"、"開闊"
但還是有一邊的聲音質感是比較自然的

再來,T1並不需要耳擴額外的出力去"推出"低頻,反而常常會有推過頭的情形
但是T90需要來自耳擴額外的出力去推出低頻
(這點是比較抽象...下面我還會再解釋)

最後,T90比較需要精密的音量調整,也比T1對不穩的環境電源更沒免疫力

我的意思不是說T90比T1難推,恰恰相反,T90在手機,在平板上也還保持著一定模樣
的聲音,除了上述提到的幾個點,其實不太需要像T1那樣刻苦的去調整


本文


首先,我要先註明 手上的T1和T90應該都算run開了,有很大的機會和新機聽起來
大異其趣

上面那個算是個免責聲明,因為不清楚T90新機會是怎樣的聲音
不過手上eva兄的T90倒是非常接近我那支耳罩扁掉,頭帶滲液的老990'05

那是怎麼樣的聲音呢?

一言以蔽之,很"大"的聲音,很大,很輕鬆,很透明,很細膩

只剩下空氣在振動,如果你習慣一般動圈耳機那種"重"的聲音
初聽大概會被嚇到

T90的原型,DT990就是這樣的耳機,原廠最原始的說明就是
"極低的運動質量營造出類似靜電耳機的聽感"

我上次聽SR-007已經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這方面不敢多作判斷


和印象中的DT990相比,T90的聲音的規模更大,頻響也更加平直
脾氣也比DT990溫和一些,聲音的呈現方式也基本一致──和T1恐怕不太一樣

想像一下近距離聆聽兩個屏風喇叭,比起真正的"聲音舞台",感受到的其實是
巨大的音像與背景細微的空間資訊


T90這耳機非常的強調它的泛中頻段,以"包圍住"的呈現形式呈現

有點像是在看大螢幕電影的那種感覺,整體的調性偏柔偏快,套句前面xu兄的形容
"完全沒有音壓"

其實不是完全沒有音壓,而是音壓相對平均,營造一種面音源的感覺
或者套句通俗的類比,聽起來像是 "大振膜"特有的寬鬆聲音

其實T90振膜的實際面積和T1一樣,主要還是耳機聲學結構安排的影響
這樣的聲音很有wow effect,讓人嚇一跳的感覺,然而深入玩味,還有待斟酌,發掘

T90的聲音非常的鬆弛,這點造就了它獨一無二的中頻與獨特的"空間感"
然而中低頻,低頻這段反而變成了它的弱項,也深刻了影響了這耳機的性格

或者這其實是互為因果的關係

T90的低頻如果處理的不好,會有點像是一般2.1聲道電腦喇叭的那個.1聲道
只聽得見低頻的轟鳴,毫無質感與控制力可言

或者是另一個極端,低頻上段極度突出,卻沒有下潛,導致鼓面聽起來很大,
但鼓槌的敲擊卻淺的無味

以我調到比較理想的狀態而言,T90的中頻下段~低頻上段還是略嫌虛浮,
制動力也有點不足

雖然這是和兩倍價錢的T1相比

不過前面說到T90的聲音框架很大,但是作為基礎的中低頻如此,或多或少給人反差或
衝突的感覺

那不光是量感的問題,而是質地、密度或重量的問題,這也導致了T90的形體感
並不是那麼好

像A1/A20/A2這類輸出阻抗匹配過的耳擴應該能補足上面提到的現象


接下來是中高頻段部分,我想這不光是beyer,而是大部分動圈耳機最容易

出問題的地方,越強調振膜輕、運動值量低、瞬態好的耳機,這段最容易出問題
體現在唱片上就是唇齒音刺耳,或者是另外一個極端,後退所導致的音染


這段是大部分動圈耳機的機械分頻點,頻段越延伸上去,音圈能帶動振膜運動的區域
越小──廠商的確會把振膜的一次盆分裂點作為設計上的重要考量

如果耳擴或系統不匹配,振膜發聲區域由大而小的過渡不夠平順
那麼可能會有軟硬兩種崩潰的情況

硬崩潰就是中高頻段的諧振,體現在聽感上就是刺耳失控的唇齒音
軟崩潰則是大量的諧波失真,體現在聽感上就是音染與說不上來的發膩發悶的感覺

T90中高頻需要避免這兩種情況,特別是單體能力不如T1強力的情況下
很多T1可以靠蠻力硬幹解決的,T90就會出問題

搞定T90的中高頻銜接後,作為回報的,是驚人的空氣感,這樣的空氣感,或者擴散感
以我的標準是有點誇張了──或者並不是每種音樂都需要那麼強烈的,近乎不真實
的空氣感


然而這也正是T90最有趣的地方,純論這點與延伸出來的聲音呈現方式
並不會比T1/HD800/K812遜色太多,特別是用家音樂類型有限的情況下


T90並不是完美的耳機,可是就它的強項而論,並沒有太多動圈耳機能占到便宜



接下來部分是比較T90與T1

前面有講過,T90的特色在於極度鬆弛的中頻,而其性格其實是偏柔的

雖然從網友的回應來看,大概很少人能理解 "偏柔的T90"是怎樣的感覺

如果沒猜錯的話,T90跟T1一樣,應該是開聲前後差異相當大的耳機

又或者新機所呈現出來的聲音,其能量的平衡其實是被壓縮過的....
得隨一段時間的熟化才能"解壓縮",展現出全貌


前面預告有稍微提到  T90 像是T1截頭去尾,放大泛中頻段之後的產物

又或者你也可以反過來理解,T1其實是把beyer家的招牌中頻等比例縮小
放進了更完整的全景

對岸耳機俱樂部的mvw兄是這麼形容GS1000的 "RS1的完整版"
http://hqcd.av-china.cn/thread-236157-1-1.html

我不是很同意他關於"耳機音場"的意見,不過他形容RS1像是用放大鏡觀察這個世界
而GS1000則是拿掉了這個鏡片


這樣的類比其實也可以套用在T90與T1之間的關係

T90營造空間感/立體感的手法算是比較傳統的,透過聲學結構的吸音/擴散,頻率響應
的調整來營造 "聲音擴散的感覺"

然而代價是 聲音的能量也被稀釋了,這裡並不只是低頻
前面一再稱讚的"龐大、透明、輕鬆" 的泛中頻其實也需要拿出來檢驗

對,T90可以很"大聲",但是和T1對比之下,你還是會覺得聲音輕飄飄的,不夠具體
我想與其富於空氣感的中高頻也不無關係

T90的中高頻量感十分豐富,但是卻欠缺了T1那樣的制動力
導致音像周圍雖有著強烈的空氣感,音像輪廓仍相對不明確

兩支耳機交互對比的時候,初聽T90,總覺得已經夠好了,能好好享受音樂了
可是....換上T1,才發覺T90其實是套上了個"長焦鏡頭",取景對象周圍被虛化了


直接一點講,T1的透明感比T90好上一截,這裡的"透明感"指的是聲音直接無隱
的程度,而非僅指乾淨通透意義的"透明度"


我這樣講也許有點嚴苛,不過聽了T1,再聽回T90時,很難不去挑缺點

T1在保持T90中頻那種透明細膩特色的同時,同時賦予其血肉基礎
使其聽起來更加的真實


的確半開放式的設計不如全開放式那樣聲音可以毫無阻礙的擴散出去
不過我個人覺得這是個再合理也不過的取捨

──當然開聲期莫名其妙的長也是缺點 XD

對了,順帶一提,T1的音色比T90濃些,T90的音色和我印象中的老DT990'05相比
也是偏淡的,這點有待進一步考察 (耳罩材質的影響?)



接下來是曲目比較,考量到有些曲目取得不方便,附上youtube連結作參考

首先上場的是老曲目 "Dragonbor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VVXNDv8rY0


自從上次和K812廝殺過後,也讓我意識到自己系統的偏頗之處
重新作了一番調整

首先上場的是T90
很過癮,相當過癮,音浪一波一波襲來,幾乎可以感受到耳罩內的空氣瘋狂的流竄

低頻(上段)的重量感比預期中來得好,但整體還是以輔助中頻為主
偏向鋪墊的呈現方式,質感像水球輕輕晃動的感覺

音像碩大無朋,男聲直直的往上飄去,然而合唱的肉聲感還是不足,偏柔

空間感的寬度相當接近印象中的K812,不過縱深不及

接下來是T1

隨著直覺旋轉音量,留意到T1開的音量比T90更多,有點讓人害怕
很奇妙的,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安靜──T90那種空氣瘋狂流竄的感覺不見蹤影


取而帶之的是自然浮現的音像.....很難形容,如果說T90是 "聲音從那裏傳來"
那麼T1更偏向 "這裡本來就有聲音"

沒有T90那種碩大到有點誇張的音像,但是更加真實──或者說會覺得T90像是
照過哈哈鏡的產物

空間感....也很難描述,像是邊界消失了一樣,這點我還是先保留吧

整體的呈現形式還是偏柔,不過不會像T90飄散的那麼快,聽得出是喉嚨唱出來的,
還保留了一段聚而不散的基礎

第二首上場的....是我個人有點私心的曲目,電子小說"裝甲餓鬼村正"的BGM
"凌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wziIJ8uoQg


原作曲團體ZIZZ另一個身分是前衛搖滾團,在作曲上有一定水準
如果沒玩過遊戲,可能會覺得"凌辱"這名字和其優美哀愁的調性完全不搭嘎

但是這作品.....本來就是以一個"凌辱"起始的故事,其實這名字不能再更貼切了


首先上場的是T90

作為多軌混音的BGM,其實門檻說低不低,說高不高,音色要夠悠婉醇美
又能讓人緊緊的把握住主題旋律不丟失,如此而已


不意外的,充滿戲劇性的演繹,電鋼琴與小提琴時而詰抗,時而纏綿
在加上畫龍點睛,破空而出的長笛

T90電影院式的呈現手法和遊戲本身的劇畫情調也許有重合的地方吧?

接下來上場的是T1
有意思的事情出現了,這次我需要調整的音量落在跟T90同個位置,就覺得"夠了"

──沉靜,音樂輕輕的響起,那不是像T90那樣電影院式的衝擊感,震撼感
而是旋律慢慢的,不知不覺得滲入聽者的心魂

其實比起一般的發燒曲目/古典曲目,能不能把這類BGM唱的讓人感動,讓人一loop
就停不下來才是我挑選耳機的首要因素

對比之下,T90在相對音量範圍內的活生感恐怕是有點吃虧的....

第三首曲目算是有點年代的流行歌曲,黃霑的 "滄海一聲笑"
我絕對不是因為最近PTT梁發梗很流行才想到要找來重溫舊夢的 X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z4Ldec6ibk

首先上場的是T90

好聽!,肉聲感意外的有出來,還有種難以言喻的臨場感,或者說貼近、親密的感覺

雖然還是聽得出有點年代的,後製處理的痕跡,但是在T90的演繹下
整體有種煥然一新,像是用了去漬油後的新鮮亮麗感覺

接下來上場的是T1


讓人意外的....沒有T90那種新鮮亮麗的感覺,整體聽起來有點.....普通?
對,聽得出是比T90高一等級的,更完整的聲音,但是那是以音響迷的立場去看的

論最直覺的"好聽",或"爽度",恐怕遜色T90一截

最後一首曲目,就用點芭樂的"莫爾道河" 好了
沙堅特爵士指揮皇家愛樂的版本


首先上場的是T90

一開始就讓人倒抽一口冷氣,振膜就像浮在半空中,振動著、擾動著耳邊的空氣,
頗讓人有耳不暇給的感覺

前面有提到 "像是在近距離聆聽一對屏風喇叭"的類比,恐怕是最能體現在這首曲目上
純論管弦樂該有的那種盛大的,萌發的感覺,T90應該可以越級挑戰

弦樂群的悠揚色彩尤值一提,那是beyer家傳統的濃密、血色良好

同樣的,前面提到的那種"新鮮亮麗" 在這裡也有所體現,聽起來完全不像是1965年
的老錄音,真厲害

接下來上場的是T1

第一印象居然是....."深遠",不,也許是我習慣了T90那樣有點近的呈現手法
第一時間有點像是剛換了新眼鏡一樣不適應的感覺

很自然,弦樂群還聽得出beyer的濃密,但是節制,品性良好
比起音色,反而是活靈活現的活生感更引人注意

如果說T90是新鮮亮麗,像是為老錄音"重新上色"

那T1就是,我這樣的形容可能是誇張了,在保持整個結構的前提下重新整理、翻新
相比之下T90的處理會讓人覺得有點膚淺.....


小結

我想T90就像是入門款,時有亮眼表現的入門級敞篷跑車,Porsche boxster
而T1大概就像Porsche 911之類要求使用者技術的"the one"了

可以用T90作為入門、熟悉Beyer家的特性,特定的搭配應該也能搭出很有特色的聲音
然而有足夠駕馭技術,又有點音響迷之為音響迷的瘋狂的話,那麼T1還是首選







以下是omake部分

1.拉高訊源的輸出電平可以改善T90中低頻的實體感
但也失去那種輕鬆的特性,不合我個人的胃口


2.把T90的耳罩換到T1上會是怎樣的聲音?

高頻後退些,中頻鬆弛些,最明顯的是低頻上段變得大港...
有點往T90方向傾斜的感覺

很有趣的聽感....
似乎中頻場面變得比較容易"推開"?


3.把T1的新耳罩(EDT990V)換上T90又如何?

中低頻厚度減少,音色變得濃密些
中高頻能量變強,低頻變弱變淺,有點危險的平衡



4.把厚度明顯變薄很多的T1原配耳罩換上T90又如何?

一開始裝不太進去
勉強裝進去後,開聲後有點意外

聲音偏薄,音場扁平,但是中頻音色很不錯,中高頻比前者收斂些,低頻變得非常淺,
唇齒音部分有種奇妙的柔化感


感想:原廠的搭配有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