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3月 12, 2018

Beyer家tesla技術簡單分析


拖稿很久的東西....(笑)


關於Beyer家的tesla技術,一般印象是磁束密度很強云云,
再追究下去 "怎麼實現的" 大概就比較少人知道了

個人參考Beyer家的專利資料,簡單做個整理

專利這種東西有它的特殊性,很多時候是把可能的衍生方案/解決方案全部列出
而把自己真正的實踐手法 或 企業機密藏在其中

所以下面分析的內容,不保證準確無誤

1.Tesla技術的本質── 一種新型的磁路結構












結構相當簡單,就是不鏽鋼上蓋版 - 環狀磁鐵 - 不鏽鋼下蓋板 三部分
主要的眉角是在上下蓋板造型的設計

一方面可以讓三者純粹靠磁力穩穩接合,工序相對簡單不容易出差錯
另一方面則能有效利用磁束不浪費

導磁版部分只需要軟鐵塗料就可以實現相當高的磁束密度

2.承上,下蓋板和環狀磁鐵先組合起來,振膜黏上音圈,再將折環部分與上蓋版
邊緣部分黏合,一個簡單的,運用"Tesla技術"的單體就完成了

但是Beyer後來也發現了一些可以改進的點,分述如下

a.音圈和振膜直接黏合,如果音圈繞組自身強度不夠
在劇烈運動時就很容易出問題

b.音圈纏繞部分沒有完全落在磁束密度最均勻,最強力的"好球帶"
需要"再深一點"

3. 第二世代的"Tesla" 單體 主要針對上面 a. b. 兩點問題改進
簡而言之,可靠度與音質

主要是靠在 振膜底部再疊合一圈支撐用的,可供音圈纏繞的結構

第一世代的Tesla單體 振膜是雙層結構,即中心軟半球部分和周圍折環部分

第二世代的Tesla單體調整了細部造型,刻意留出空隙
讓第三層支撐結構可以光靠表面張力原理貼合


請注意,上圖只是專利列出的幾種方案之一,實際結構並不一定如此

4.接下來是我個人的猜測

上述的新型振膜結構可能主要還是運用在耳罩式耳機上,也就是T1mk1後期版以降
幾個掛了Tesla技術的耳機



振膜可能要有一定面積才比較好用這樣人工貼合的手段


5.2016年,大概是T8ie mk2上市時,Beyer又申請了一個新專利,
但直到今年二月資料才公開,這次是在音圈部分上有所著墨


大抵而言,就是把音圈分成兩部分,一個是純粹支撐用的,不導通的輔助音圈

一個則是真的有通電,實際運動的主音圈

大概像這樣






這部分專利又更模稜兩可了,按說明

輔助音圈可以和主音圈是同一材質同一繞組 同一迴路
也可以是不同材質不同繞組 不同迴路,

從專利說明只知道這個"想法"是怎樣,實際的狀況完全只能靠猜



6.以下是個人猜測

我猜Beyer實際運用的手法是 先繞出一圈不導電的輔助音圈,
音圈材質可能是鈦合金之類的

然後以這個輔助音圈為支撐,接著繞上可導電的銅線

這樣的音圈結構可以事先在機器上繞好,要用時直接黏在振膜上就好
不用那樣麻煩的手工貼合振膜,支撐結構的強度也有一定保證

耳道式的T8ie也最直接受惠於這個技術
佐證是T8ie MK2當初上市時的官方稿件:"改良的音圈結構可以承受更大功率不失真"

7.可能的發展

如果這個新型音圈結構運用在現行的Tesla大耳罩上.....讓人浮想翩翩
看看今年的慕尼黑音響展吧?